那些年,北漂时最爱看的电视剧,非重案六

二十一世纪初笔者开启了一段北漂生涯,在那个艰苦又有些孤独的岁月里,有那么一部电视剧陪了笔者好几年,它并不算多么优秀或者多么经典,但它有点儿像那些年北京城随处可见的三份报纸《京华时报》《法制晚报》和《新京报》,两个字,耐看!这部剧就是《重案六组》。第一次看到《重案六组》这部剧还是在刚开始北漂后一个无聊的深夜,那时候挺流行韩剧,笔者不是太喜欢看婆婆妈妈的韩剧,节奏太慢了。这时候就发现有一部电视剧频繁出现在各个卫视台的深夜节目里,这部剧制作谈不上多么精致,但节奏很快,而且中间还有一些京腔京味儿的面孔出现,细看一下还是侦破剧,得,就它了。说句良心话,《重案六组》的剧情设计谈不上多么牛,每个案子也没有那么多机关和逻辑,但就是一个字,脆生。笔者爱看它自然有几个因素:1、学京腔,辨京味儿北漂嘛,虽然每天在海淀写字楼里晃悠,但还是要碰到很多老北京人儿的,笔者后来跳槽到一家公司,好家伙,一大半都是北京土著。幸亏经常看有很多京腔京味元素的《重案六组》,让笔者和同事基本上不会在语言上脱节,慢慢的也融入了集体。2、和同事胡侃《重案六组》里有很多案子是真实发生在北京的,也有很多演员都是北京的,尤其是第一部里的李成儒和第二部里的丁志诚,他们都是老北京。反正每天和同事在一起时,侃一侃这部剧肯定没坏处,你只要开个头儿,得,你就坐那边听吧,一帮北京老爷们能给你侃飞了,不是哪个案子是他亲戚家谁谁犯的,就是哪个案子是他哪个哥们帮忙破的,反正真真假假云山雾罩的,听起来有意思。《重案六组》让笔者拉近了和同事们的关系,感谢。3、熟悉北京笔者曾经有两年在通州混,感谢《重案六组》,他们很多镜头都是在北京通州拍的,相当于提前让笔者熟悉了环境和建筑,那时候没事看看电视剧对照一下地理位置也是挺好玩儿的事情。4、长夜的伙伴北京是一座夜生活很精彩的城市,但有时候并不一定属于小北漂儿,当你囊中羞涩时最好的去处就是家里那张床,最好的消费就是把电卡充上躺床上看电视。尤其是到了深夜,在电脑和网络还不普及,手机里只有贪吃蛇的时代,能有一部让你看得进去的好看电视剧是多么珍贵。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当你在黑龙江台看了一集《重案六组2》时,再换台发现河北卫视在播放《重案六组1》,得,再看两集。这边没了的时候再换台,嘿!山西台在播放《重案六组2》,得,还能继续看。《重案六组》很多案子都是一集之内结束的,因此你不管从哪集看都不会有陌生感,就是有时候大曾、杨震、白羚、田蕊来回切换有点儿累,唯一不变的是老郑和季洁,有时候光看他俩的话还真分不出看的是哪部,必须等其他人出来才知道。很奇怪,有些案子都看了好几遍了,居然还能看进去,剧情早被自己大脑剧透完了但仍然不嫌烦,大概这就是耐看电视剧的优点吧。5、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重案六组》每集一个案子,有时候不是河漂儿就是残肢的,这么快的节奏和耐看的内容跟北京的几份畅销报纸一样。由于关心身边的案子,笔者就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那时候早上上班买一份京华,晚上下班买一份法晚,周末买一份内容更丰富的新京,就爱看上面写的零零碎碎的案子。感觉很奇怪,笔者即使现在看到《重案六组》也会马上想到那几份报纸,可能在某些气质上这部电视剧和那几份报纸有相同之处?不光是看报纸,也是由于《重案六组》的影响,笔者开始留意关于北京的那些刑侦文章,比如萨苏的京城十案系列,最著名的就是那个“双桥老流氓”。说了一大堆,感觉愣是没说几句关于电视剧如何如何的话,怎么说呢,可能在笔者心目中,《重案六组》和京华、法晚以及八通线一号线二号线十三号线一起成为了那段北漂岁月的永恒记忆。最后还是要说几句关于电视剧的,相对来说,笔者认为《重案六组1》里的演员好,大曾、白羚、江汉和黄涛笔者都喜欢,《重案六组2》里的剧情更好。当然田蕊也是笔者永恒的最爱。嗯,胡刚老婆也不错,她以前主演过一部超长的电视剧《京都纪事》。至于《重案六组》第三部和第四部,笔者印象就很浅了,因为那时候早就告别北漂,躺在家里沙发上实在找不到那种深夜换台到处是《重案六组》的惊喜感觉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hui365.net/sbnr/25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