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社社长赵靖云媒体融合要解决融

编者按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融”和“通”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首都党报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在服务首都工作大局、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征程中展现了新担当、实现了新作为。本期“对话党报”,我们专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委会主任委员、社长赵靖云,分享首都党报改革融合的经验和体会。

怎么融合、靠什么融合、为什么融合

——专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委会主任委员、社长赵靖云

《北京日报》创刊于年10月1日,是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至今已有69年历史。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正式组建,是北京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报业集团。自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有关媒体改革融合的战略部署,坚持党报姓党、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编流程再造、体制机制创新、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了深层次的改革举措,融媒体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新媒体收益逐年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如何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提升党报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我们对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委会主任委员、社长赵靖云进行了专访。

媒体融合要真正解决“融”和“通”的问题

记者:赵社长,请您介绍下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

赵靖云:北京日报的媒体融合改革起步不算晚,我们在年就推出了移动端的北京日报APP,年上线采用AR技术的“魔法报纸”,读者用手机扫描报纸上的标题、照片或正文内容,就会弹出与报道相关的视频,这在当时是比较新鲜的。我们还鼓励各部门办新媒体,可谓“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长安街知事”就是在那个时期冒出来的。

但是几年下来,总体感觉成果不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并没有普及,新媒体的发展缺少环境支持。其次是新媒体内容跟不上,也没有自己的视频内容,“魔法报纸”扫出来的是电视台的视频。还有观念问题,对搞媒体融合存在顾虑,认识并不统一。最根本的问题是体制机制,传统媒体之间、新媒体之间、新旧媒体之间都没有从根本上打通。各报刊各自为战,各报刊、各部门办的新媒体也是各自为战。

后来,我们痛切地认识到,要真正解决“融”和“通”的问题,必须改变生产关系,从体制机制下手,带动观念深刻转变。

记者:您刚刚提到媒体融合要真正解决“融”和“通”的问题,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赵靖云:年,我们下决心彻底改变过去60多年形成并固化的以报纸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重构党报集团的运行体系、产品体系。同年7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深化改革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经市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了集团改革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首先是快速“止血”,果断关停生存困难、影响力弱小的报刊。共有序关停了京华时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京郊日报、北京文摘报等多家报刊,腾出资源和采编力量转场融媒体。

其次是确定新的产品体系。过去60年一直在办报纸,年后又办了一堆新媒体账号,整个产品体系比较杂乱。我们思考了发展重点,确定了“2+3+X”融媒体产品构架。报纸方面,重点办好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两张主报;新媒体方面,集中力量办好“北京日报客户端”“长安街知事”“艺绽”3个新媒体品牌;X是支撑2+3的融合产品生态,鼓励各部门在不同垂直领域进行创新,以各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hui365.net/bbfz/24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