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叶铁桥纸媒深度报道为什么不行了

白癜风克星 http://m.39.net/pf/a_5522603.html
导读   “三度影响力”理论可以解释人们为何很少在   因为在报社做新媒体,近一年来我看了些互联网方面的书,终于对此前一直思索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纸媒的深度报道为何突然不行了,有了一些认识。

  几年前,深度报道还曾一度被视为纸媒对抗网媒的最重要武器之一。与喧嚣浅薄的网媒内容相比,大气庄重的深度报道看起来确实器宇轩昂,似乎有甩网媒几条街的潜质。不承想,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汹,深度报道反而率先成了“气候变化”下的“生态难民”,要么乏人问津,要么处境尴尬,很多以深度报道为生的部门甚至被裁撤。

  年遭遇“大拆迁”的纸媒深度部可真不少,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华商报等都裁撤了深度部门。据传,华商报深度新闻部的解散会上还有人掩面哭泣。

  虽然南都撤销“深度周刊”后恢复了深度版,中国青年报也于年初恢复了深度调查部,但从整个深度报道领域来看,随着从业精英的纷纷出走,优质内容产出严重下滑,纸媒深度报道的辉煌时期已经消逝。

  除了财新传媒、新京报等少数几家纸媒在深度报道上表现抢眼外,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抢走了不少风头。腾讯的“棱镜”和“探针”、网易的“路标”、新浪的“新知”、搜狐的“新闻当事人”等栏目近年来在深度报道上屡有惊艳表现。澎湃等新媒体平台更是频频出击,已成为国内深度报道的生力军。

  为什么纸媒的深度报道不行了?除了政策空间收缩及生产成本较高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现在大多数纸媒的深度报道已经沦落到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地步,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南都的官方   究竟是深度报道本身质量下降,还是新媒体平台不适合深度报道的传播?在我看来,后者是主要原因。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重要通道。腾讯企鹅智库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平台在个人获取新闻的渠道中扮演重要角色。

  很多人都知道六度分隔理论(平均而言,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之间所间隔的人是六人),但不一定知道《大连接》一书中的“三度影响力”理论:第一度是我们的朋友,第二度是我们的朋友的朋友,第三度是我们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影响力”适用于态度、情绪和行为的传播,比如“每一个快乐的朋友,让你也快乐的概率大约增加9%;每一个不快乐的朋友,让你快乐的概率减少7%”,等等。“三度影响力”理论可以解释人们为何很少在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写过的。他说,作为媒介,印刷品和电视本身并没有思想,然而作为工具,它们对于文字与图像的不同偏好,决定了不同文化的发展。这就像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提出的问题:“如果印刷机存在,这世上是否还可能有《伊利亚特》?”

  移动互联网会选择哪些内容呢?在这个时代,阅读的时空障碍不断被打破,阅读的仪式感也逐渐丧失殆尽,这就使得内容生产者需要生产在任何环境下都适合阅读的内容,再加上移动终端屏幕有限,导致不易于阅读的内容难以广泛传播。这正应了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的预测:媒介的长远发展趋势是内容越来越简单。

  所以,社交媒体排斥深度难懂的长文章,根本原因还在于这种媒介形式决定了内容的方向。梅罗维茨还说:“电子信息资源的增加不会使我们返回到印刷媒介的分隔系统,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可能轻易地接触任何资源。新的亚群体可能会出现,但是他们的差异、稳定性和可识别性都较低。”深度报道的读者,就是随着内容的极大繁荣而流失,因为,“人们必须去主动寻找印刷信息,但电子信息会主动出来接触人们”。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官微运营室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hui365.net/bbzz/24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